我国首张《中国禹迹图》发布,图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4-05-17

1. 我国首张《中国禹迹图》发布,图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禹迹图》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在我看来,其中的信息涉及面十分的广泛,而且意义非凡。
《中国禹迹图》中的禹,提到禹,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而治水也将九州融为一体,把这一切连起来形成一个纽带。而“禹迹”,顾名思义就是指大禹治水时的活动足迹,并且禹迹还包括少量的可移动的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中国禹迹图》的拓片是齐国阜昌七年(1136 年)雕刻于石碑上的中国地图。 该碑目前存于西安碑林。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 地图上标出了 500 多个地名,描绘了宋朝时期中国的全景。 水利系统的雕刻亦描述尤为详细,包括近 80 个河流的名称。黄河和长江的路线与现在的地图的表现方式十分相近。海岸的轮廓也十分准确。在幸存的石碑雕刻地图中,这幅地图是最古老也是最早用网格符号表现比例的地图。它是反应宋朝制图技术的一个最佳范例,在中国地图绘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 《中国科学与文明》中,英国学者约瑟夫·尼达姆称赞这幅作品为当时最杰出的地图。
据悉,该图总共收录全国300多个禹迹点,其中也涉及到了26个省,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分属长江、淮河、黄河等11个流域。其收录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多达31处,省级文保单位达到27处,其他的禹迹点则就数不胜数。“大禹文化”当下已深深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这也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之一了。

然而,我觉得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集千百年劳动人民经验,智慧之结晶,终于在有朝一日作为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而且宋代作为一个科技较为发达的朝代完全有能力绘制这样的图表。


 

我国首张《中国禹迹图》发布,图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 《中国禹迹图》2022版发布,具体收录了哪些禹迹点?

《中国禹迹图》(2022版)19日在浙江绍兴发布,其中收录了中国各地300多处禹迹点。
大禹是中华民族治水英雄,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为进一步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千百年来,中国学者不断探寻和保护中华大地上的禹迹。如北宋时期,曾有《禹迹图》问世。绍兴是大禹陵所在地,一直致力于大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018年起,绍兴先后发布了《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

2021年,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将绍兴市域内的64个禹迹点进行了标识落地,编制了《禹迹图编制导则》,同时启动了《中国禹迹图》和《东亚禹迹图》编制工作。据悉,此次发布的《中国禹迹图》(2022版)已完成制图。该图以全国、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选择和禹相关的山川、寺庙、文化遗产遗存遗迹,共收集近千处,其中选择有代表性的300多处作为2022版进行发布。

据中国水利学会水利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介绍,《中国禹迹图》编制是一项探索性工作,不是简单罗列,而是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探索研究成果的系统综合和展示,为文史、水利等学术研究提供导引,为保护传承大禹文化提供依托借鉴。

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俊杰看来,“讲好大禹故事,传承大禹精神是深挖绍兴文旅资源,打造中华文明标识,实现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抓手。”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人员在整理吉林省集安市的禹山资料时,将禹山上的一座五盔坟也纳入《中国禹迹图》(2022年版)。“通过查询《集安市志》,我们发现五盔坟的壁画中,记载了大禹治水、造井的历史,所以将其确定为大禹文化的遗迹。”邱志荣说。

据悉,《中国禹迹图》(2022年版)将于2022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前夕正式发布。另外,绍兴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目前正在着手编制《东亚禹迹图》。

3. 中国禹迹图、日韩禹王遗迹分布图发布,为什么古人的禹迹图精度这么高?

因为这张分布图集结了古人的智慧结晶,众所周知,古时的中国人是十分聪明的,发明了很多闻名于世的东西,例如四大发明。这张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集结了千百年来所有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这张图只是一个反映,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而已。而且它出现在宋代,宋代又是一个科技比较发达的朝代,完全可以绘制出这么精密的图表。
2022年4月19日,中国禹迹图首次在绍兴进行发布。目前这是中国第1张中国禹迹图,它其中收录了全国323个禹迹点。这些禹迹点涉及了多个省,分别在长江黄河等11个流域。中国禹迹图反映了大禹在那个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的途经,以其所发生的宏大故事。其中包括了大禹治水以及其他活动的足迹的记载,至今流传下来的大禹与大禹相关的祭祀活动建筑地表特征石碑等,都在此图中有所展示。
大禹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发生在夏商周时代,是我国传统文明的源头。讲好大禹故事,挖掘大禹精神,打造中华文明的专属标识,往文化自信更进一步。因此挖掘大禹文化,传承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环任务。而此次中国雨季图的发布,不仅是意味着进一步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更是使大禹文化走出了国门,而且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国古人的智慧,让全世界人民都认识到大禹文化,大禹精神成为了中国又一张崭新的名片。
因此,小编认为我们作为青年人应该重视这次中国雨季图的发布。不仅自己要重视,还可以把它推荐给外国友人,让他们学习到中国的大禹文化,认识到中国古人的智慧。

中国禹迹图、日韩禹王遗迹分布图发布,为什么古人的禹迹图精度这么高?

4. 《禹迹图》完成的时间约在什么时候?

据曹婉如先生研究,宋代石刻《禹迹图》流传至今有二:一刻于1136年,藏陕西博物馆,另一刻于1142年,现藏镇江博物馆。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原因很可能都是据沈括绘制的《守令图》缩绘而成,完成的时间约在1080~1082年间。

5. 禹迹图的范围是多少?

图的范围北到今河套,南到今琼崖。由于采用带有数学基础的全国性比例的“计里画方”制图法,所以水系、海岸的轮廓都更接近现今地图的形状。

禹迹图的范围是多少?

6. 禹迹图的历史传承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所藏最早的中国地图是1136年刻绘的《禹迹图》的十九世纪拓本。这幅石刻地图原置于陕西省省会西安以西120里的凤翔府岐山县的县学中,描绘了传说中建于公元前2205年的夏朝大禹王统治地域内贡物运输的情况。这幅地图的作者不详,镌刻于宋代,按照裴秀的计里画方法绘制,但又参照唐代地理学家贾耽绘制于802年的《海内华夷图》结构做了纠正。裴秀精确的表述及熟练地运用计里画方绘图方法,使他的贡献堪与公元2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克劳迪亚斯·托勒密相媲美。托勒密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的贡献奠定了近代西方地理学和绘图学的基础。(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

7. 禹迹图的其它相关

由于图中并未标明作者,文献中也没有明确记载,《禹迹图》的绘制者究竟是谁,便在后世学术界产生了多种推测。一种较流行的说法,认为绘制者是北宋的沈括。其理由是,沈括长期从事地理学、地图绘制的实践。熙宁九年(1O76),沈括在三司使任内曾奉敕编绘《天下州县图》,于元祐二年(1O87)完成。此图共包括一大图、十九小图,而《禹迹图》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持这一观点的人推测,元丰三年(108O)沈括在陕西知延州,于是便在长安刻下了《禹迹图》,晚年回镇江定居时,又将《禹迹图》的副本交府学保存,并在元符三年(1100)再次刊石,这就是《禹迹图》在长安与镇江有两方石刻的由来。但也有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说法,其理由有六条。一,图名不一致。沈括奉敕绘制的《天下州县图》又名《守令图》,而文献上从未有《守令图》就是《禹迹图》的记载。二,所绘比例不同。沈括所绘之图“二寸折百里”,而《禹迹图》则“每方折百里”。三,图中内容不同。《禹迹图》只有州郡名称,没有县镇名称,而《守令图》则录下了“天下州府军监县镇”的名称。四,取舍不一。《禹迹图》中地名的取舍较混乱,没有一定的标准,早在熙宁时已废去的许多州也被收录进去,而存在的郡反而未收;《守今图》取舍标准十分明确,它是以熙宁九年至元丰三年沈括在职期间所见文件为准。五,绘制水平有所差异。沈括所绘《守令图》十分精确,图分二十四至,以天干地支命名。而《禹迹图》较草率,且未用干支卦名标明行格次序,这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自叙明显不同。六,沈括知延州时,忙于与西夏的战事,未到长安,任官时也无暇立石,去职后即被打发到随州管制,不可能有时间从容地刊石,即使沈括曾在长安停留,也不会刊石,因为在他知延州的元丰三年至五年间,他所奉敕编绘的地图尚未完成。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禹迹留》的绘制可上溯到十世纪末,制图者是《太平寰宇记》的作者乐史。总之,由于缺乏确凿无疑的证据,这幅中国历史上的珍贵地图.究竟出于何人之手,至今仍是个谜。

禹迹图的其它相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