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教育家的思想对教育的发展有何意义?

2024-05-17

1. 古代罗马教育家的思想对教育的发展有何意义?

在古代罗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西塞罗、昆体良等著名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罗马教育思想宝库,有力地推动了罗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古代罗马教育家的思想对教育的发展有何意义?

2. 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公元前30年,罗马已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适应帝国政治统治的需要,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形成了一些特点:
(1)建立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2)改变教育目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训练顺民和培养官吏;
(3)教学内容日益脱离实际,教学方法日趋形式主义。

3. 古代罗马帝国时期为什么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

公元30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罗马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地位,加紧了对统治区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控制,也按照统治阶级的要求对教育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古代罗马帝国时期为什么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

4. 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公元前30年,罗马已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适应帝国政治统治的需要,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形成了一些特点:(1)建立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2)改变教育目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训练顺民和培养官吏;(3)教学内容日益脱离实际,教学方法日趋形式主义~

5. 古代罗马帝国时期教育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在教育目的上,把向国民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培养雄辩家改变为培养忠诚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在学校的管理巾,加大了国家对各级学校的干预力度,对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以有利于国家对学校的直接控制;提高学校教师的待遇,加强对教师的控制,把教师由私人聘任改为由国家教育机关直接委派。

古代罗马帝国时期教育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6. 古罗马为什么不重视初等教育呢?

首先是,它按学生年龄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其次是,由官方主办中等教育的一部分以及全部高等教育。古希腊的“学园”应属高等教育,都由一些著名学者私人开设,如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的“私塾”应属初等教育,至于像孔子的“弟子三千”,那和古希腊“学园”的情况大体相似。惟有在古罗马,社会教育从初等到高等相对齐全,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国民教育性质因此,在教育体制方面,罗马是古代世界中最为发达的。、
古罗马初等教育机构的拉丁名称是 Literarum,原意是“识字”,勉强可译为“小学”。这些“小学”全部是民办的,宫廷和各地官府既不资助也不禁止,既不奖励也不督导,校舍大多设在一些废弃的神殿或者市民住所里。入学年龄是6至12岁,绝大多数是男学童,因为一般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一样,都认为女子不必受教育,或者说得确切一点,为女子应受到“特殊教育”,也就是由父母或者有钱人家聘家庭教师在家里进行有关女子贞操的道德教育,同时进行一些家务方面的如烹调、缝纫等手艺训练。
至于入学的学童,由父亲支付学费。学费多少开始是由教师和家长自由商定的,后来到了戴克里先大帝时代,由官方规定每年的学费为多少。这种“小学”的教学内容,顾名思义,主要是识字,其次算术、罗马历史和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二铜表法,最初规定每个学童都必须倒背如流,后来则由背诵拉丁文的荷马史诗所取代。算术主要是学记账,因为古罗马人讲究实用,不像古希腊人那样把数字看得很神秘。不过,由于古罗马数字非常笨拙,而且没有零这一数字,所以在初等教育中学算术所花的时间仅次于识字。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印度等几乎都如此。因为在所有这些古代民族的语言中,关于数的表述和书写都很笨拙,而且这种情况延续了千百年,一直要到世界各民族逐渐接受由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即现在世界通用的数字)之后,才有所改变。古罗马中等教育机构称为 Grammaticus意思是“文法”,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中学”。这种学校也基本是民办的,是由早先希腊人开设的语言学校演化而来,时间大约是在公元2世纪古罗马人灭亡希腊前后。
学生入学年龄是12至16岁,教师全由希腊人或者去过希腊访学的罗马人承担。由于“中学”的收费很高,所以只有贵族和富家子弟才进入“中学”,而教师的收入则非常优厚,因此教师职业在罗马社会是备受羡慕的。这类学校的课程当然以“文法”为主不过当时所说“文法”的含义要比现代语言中的“文法”一词宽泛得多,除语法外还包括伦理、历史、文学、演讲术和神话等,相当于现在的“文科”。值得注意的是,在古罗马的“中学”里,学生同时要学习两种语言,即拉丁语和希腊语。拉丁语是古罗马人的母语,希腊语则是外国语。
也许,这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外国语正规教育的学校。除了文史,古罗马的“中学生”也要学一些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但古罗马人一般并不重视这些,“中学生”也大多“重文轻理”。他们最重视的是希腊语。这类课程的教材,大凡就是荷马史诗和希腊悲剧。后来到了帝国时期,为了加强“国语教育”,由官方统一规定将拉丁文作品,如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奥维德的叙事诗以及李维和塔西佗的史书等,也作为必读教材。

7. 古代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发展背景是怎样的?

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由于在对外战争中连续获胜,国土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大量增加,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的帝国。这一时期,罗马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内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经济斗争也日趋激烈。这一时期罗马政治经济的发展和雅典文化在罗马的广泛传播,迫切要求尽快改变原有的仅仅依靠家庭来实施教育的落后状态,广泛建立雅典式的学校教育机构,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公民。
这一时期,罗马统治者对教育非常重视,大量地把有教养的希腊人聘为教师,因而该国的学校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古代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发展背景是怎样的?

8. 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变化?

(1)初等教育仍然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各地学校的办学设施相当简陋,学校的教学重点开始由文学的学习转移到对文法的分析上。
(2)文法学校中非常重视拉丁语的教学,拉丁语文法和罗马文学在文法学校的教学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过于强调思辨使文法学校的教学方式逐渐趋于形式主义。
(3)修辞学校受国家政治影响较大,教育培养目标由培养雄辩家变为为国家培养官吏,学习内容主要是修辞学,但“修辞学已蜕变为粹纯外表的‘雄辩’”,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形式主义;为了适应罗马帝国政治、经济的需要,统治者在罗马创办了教授法律、医学和哲学的专门学校。
(4)这一时期,罗马的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基督教逐渐演变成统治阶级可以接受的宗教形态,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它开始在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并逐渐占统治地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